景賢里

香港一間歷史悠久大屋,一座有中國文藝復興特色紅牆綠瓦建築物。

qrcode
對準你的電話鏡頭,帶行程出街吧!
(這是什麼?)

地址:灣仔司徒拔道45號。


特色

  • 早年無線劇集《京華春夢》及荷里活電影《生死戀》都曾在此取景。
  • 外觀為中式大宅,紅牆綠瓦,古色古香;但實為「中國文藝復興」或「中國新古典主義」風格,以西方建築設計手法處理中國傳統建築形式。

環繞這幢大屋的是一個極大的私人花園,栽種了不少植物及盆景擺設,亭台樓閣。

主樓


歇山頂
採用嶺南傳統的「三合院式」布局,正屋加上兩側翼,開口朝南。主樓正屋及兩翼的屋頂採用了歇山頂,為中國古代規模較大建築的屋頂特色。主樓後面的涼亭,屋頂採用中國古代重簷六角攢尖頂,歷史價值甚高。

攢尖頂

中國傳統的綠色琉璃瓦大屋頂在上,代表西方傳統的紅磚墻在下,本身就體現“中西結合,以中為主”的意念。

屋頂
正吻,仙人走獸的簡化又體現了當時仿古建築避免清代皇家建築繁雜裝飾 "重其勢而不重其形”的設計思想,是建築師承傳了中國近代探索民族形式與西方建築技術相結合的先驅及著名建築師呂彥直的設計思想和手法的體現。

此外,建築師對各座建築,甚至對各層建築的造型、用材和裝飾採取主次有別的設計手法。例如,主樓的主層和兩翼就有區別:主層建 3 層,屋頂採用屋檐歇山頂,兩翼采用單檐歇山頂,副階 ( 外廊 ) 采用重檐錄頂,等級逐步降低。

綠色琉璃: 屋頂鋪瓦全部用墨綠色( 冬瓜青 ) 琉璃瓦。所有正脊,垂脊上的獸飾都簡化為博古形,主屋頂層的正脊中央鼓形寶珠。檐口的瓦當滴水都采用牡丹圖案。圍墻漏窗采用綠色竹節筒,副樓二層欄桿漏空采用正方形琉璃花格。

屋頂簡化的仙人走獸

室內灰塑彩繪 
在的墻檐 ( 與天花接壤的墻頂部分 ) 、橫梁、柱頂、井格式梁和天花都用灰塑裝飾成中國宮殿式的額枋

雀替和藻井,并在其上塗金漆和深褐色漆灰塑雖被鏟掉 , 但圖案依稀可辨,多數為蝙蝠狀的祥云和象征水的變紋、水浪紋。

大金點和菊花等簡化了的旋子彩畫。

在主屋首層大廳的壁柱,塑有變紋腰線。

拼花木地板: 木地板在西式建筑很流行,多用長條形木拼接,也有用短木拼圖案,后者藝術性較高。本大宅主樓一、二層兩翼的聽房都鋪短木地板,有正方形 ( 也稱“席紋” ) 、人字形圖案、風車形圖案三種,周過另有圍過另。這種柚木地板打腊后,非常漂亮,令人不忍心用硬鞋底踩踏。

大宅常用圖案有:“壽”字、“福”字、“万”字、“回”字、牡丹、祥云、水浪、方形、六角形。

壽字出現在照壁前后正中的假圓窗上和主樓大門的外開鐵門上。

福字的傳統表征物是篇幅,本大宅取張翼飛翔之形,用祥云之像,大量用在天花之上。

萬字多用在彩色馬賽克地面的拼花。

回執用在花崗石墻裙的腰線和主樓首層窗簾盒的木雕上。

牡丹圖案多用在屋頂檐口的琉璃瓦當、滴水構件和主樓二層窗簾盒的木雕以及家具的裝飾圖案。

景賢里歷史

1937
建成,原名「禧廬」
業主是一代華人鉅富李寶椿女兒李寶麟同佢女婿岑日初。
香港島山頂一帶以前一直都只係歐美人士才可住。而李寶麟及顏氏大宅的顏成坤是早期批准在灣仔半山居住嘅華人。

1977
「話梅大王」邱子文用兩千四百萬港元買咗呢間大宅,改名做「景賢里」。

2004
2月,邱子文病逝。由於香港地價貴,呢幅地皮估價做到成5億。同年6月,佢嗰仔邱木城諗住將景賢里拍賣,長春社於是發起「一人一元」運動,希望儲夠錢買咗景賢里返嚟做保育,結果業主取消拍賣。

2007
邱木成想同政府傾,但見唔到面,就係同年夏天將景賢里賣俾中國大陸嘅個有錢佬。
9月,業主突然開始拆瓦頂。建築物部分瓦頂一係整爛咗、一係搬走咗,重有啲瓦礫、碎石、打爛咗嘅寶鼎一地都係,引起輿論嘩然。一路到2007年9月13號,政府嘅人重入唔到去,不過根據佢哋係建築物外圍嘅觀察,政府嘅人評定景賢里重未出現結構性損毀。喺環保團體長春社同輿論嘅壓力影響,香港特區政府即時將佢列為暫定古蹟。9月14號,古物古蹟辦事處嘅人入去景賢里評估後,初步認為景賢里有重要歷史價值,可以成為古蹟。發展局於是就開始法定程序,即時宣布景賢里係暫定古蹟,之後喺9月15號罕有咁用號外形式緊急刊憲生效。

將來
發展局將把項目納入本年中開展的第三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2011 年4月開放10天予公眾參觀。至於倘機構計劃將項目活化成酒店,文物保育專員蔡亮表示,機構須向城規會提出規劃申請。

廣州大學教援湯國華表示,回復景賢里超過八成面貌,形容是超額完成。他說,採用新舊有別的修補方式,因為景賢里內部分建築部件,包括樓梯欄杆及窗鎖,被破壞後只留下一件原物,窗門的彩色玻璃,亦只能用遺下的碎片複製;而最完整的部分是廁所,幾乎整個可以保留,參觀市民到時可以留意新舊部件的差別。由於建築的原材料未必能夠在本來的生產地找到,修復工程用地物料須在其他地方 尋找。以屋面的琉璃瓦片為例,由於後期製作的瓦片顏色與三十年代時已有所不同,最終須在佛山燒製數萬塊瓦片。

華富冰室

瀑布灣

瀑布灣是香港的一個海灣,位於香港島南區西南部,毗鄰華富邨。這個海灣曾以瀑布而著名,後因興建薄扶林水塘工程而不復存在。

瀑布灣早於香港開埠之前經已廣為人知。清朝嘉慶初年,《新安縣志》重新修纂,選出了「新安八景」,其中「鼇洋飛瀑」所指的就正是瀑布灣的瀑布。另一方面,當時來往廣州經商的歐洲船隻,經過該處時大多都會取用食水。

香港開埠後,為了解決食水問題,香港政府決定截取瀑布灣的源頭,興建薄扶林水塘,並於1863年完成。自此之後,瀑布灣的瀑布便失去了昔日壯觀的情景。而於香港保衛戰之前,英軍亦於該處修築防禦工事,但最後並沒有使用的機會。

1970年代鄰近的華富邨入伙後,不少兒童都喜愛到瀑布灣的淺灘玩耍,但其後發生了有小童溺斃的意外。為免再有意外發生,當局封閉了通往淺灘的道路,但近年仍有人在該處溺斃。另一方面,因為這些意外,亦產生了「鬧鬼」的傳聞。
另外,瀑布灣北部亦曾經是高爾夫球場,但因開築通往數碼港的道路而需要關閉。

鴨脷洲船廠

新地提交城規會的文件指出,上址大部分船廠已沒有運作,不少地方改為鋸木廠、修車廠及食堂等,故建議重整有意繼續經營的船廠,並將地盤的其餘部分發展為公園,改善鴨脷洲區內公眾休憩用地嚴重不足及船廠運作帶來的噪音問題,新建的船廠建築將引入減低噪音措施。

就現場情況,上址海濱的一排船廠多間已掛上結束經營的橫額。南區造船業商會主席蔡雄表示,南灣樓盤前面的海濱原有三十多間船廠,是二十多年前因應鴨脷洲海堤發展搬往該處。他表示,業界與發展商談判後,部分船廠東主年紀老邁願意接受賠償,餘下十多間決定留下續經營。

對於發展商有意將現時船廠用地美化為公園,南區區議員柴文瀚表示,鴨脷洲區內亦有意興建連貫的環海公園,並擴展至船廠位置。目前船廠是以短期租約形式出租,若日後改為休憩及船廠地帶,即可作永久船廠用途,他們關注會否因而阻礙區內一直爭取興建環海公園的發展,他們亦關注日後公園會否淪為旁邊的私人屋苑的私家公園,還是保留作公眾公園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