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中環些利街30號
特色
- 香港穆斯林禮拜最重要的清真寺
- 雖然不是唯一的清真寺,不過在香港,這種類型的建築在罕見有明顯建築文物價值
- 唯一改變是現代地面飾面並增設一個臨時蓋了門廊,使清真寺的遺跡相當真實
- 多年來,該堂安置不少貧苦回教信徒於其鄰近地方居住
1850
最初的清真寺是一個小石屋,由最早定居的穆斯林信眾,包括印度海員和士兵興建
他們在香港主要從事鴉片和茶葉貿易
1860
另一批穆斯林商人從印度南部城市馬德拉斯抵達,並成功地建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殖民地的業務。
1915
從當地的捐款穆斯林信徒建成現今的清真寺
1990
清真寺和住宅被賦予香港一級歷史古蹟的地位。
導賞
清真寺後面的三層樓房,很可能建在二十世紀初,提供追隨者免租居住。
顯然,穆斯林見證香港早期殖民地時代歷歷史的,表達當時宗教的象徵和文化的多樣性
清真寺建築作為伊斯蘭一座祈禱的地方,嚴格導向對麥加的穆罕默德的誕生地,伊斯蘭教沙特阿拉伯和精神中心。
大型的中央大廳或祈禱室和崇拜,是考慮禮儀的需要
典型的伊斯蘭建築特色的清真寺,包括反弧拱,豐富的表面裝飾,彩色玻璃窗,一個圓頂和尖塔,陽台則用作呼籲人們做禮拜。
在最近,該清真寺被油上綠色作成外牆主調顏色。2002年的一張照片表明,覆蓋著白色石膏。有意見認為,綠色伊斯蘭教在許多國家的一種顏色(例如巴基斯坦)這可能有些事情要與重繪。因此,在重新粉刷可能是宗教而不是建築意義。
相反清真寺背後的住宅建築是西方新古典風格。柱廊、陽台和優良新喬治亞
風格門口和fanlights。
清真寺是穆斯林社會有相當重要的社會作用, 作為一個安寧的禮拜場所。再加上後方的免租住房,也是對一種社會的一個無償服務。
清真寺的街道名稱交界清真寺街,摩羅街和下摩羅街(稱為由中文“鄚咯蓋”嚤囉街,意思為“上街”[鄚咯]是印度)顯然命名的是清真寺和原有印度居民。 清真寺在該區有相當大的地方關係。
影相位
從門口而上的樓梯,從低部拍上整座寺廟是一個較佳的位置。另外,進入寺廟前,記得先脫掉鞋子,以及保持安靜,寺內的光線較為陰暗,宜使用大光圈拍攝相片。
將來發展
由於清真寺位處中環的心藏地帶,因而有很大的重建潛力。不過,在往後的歲月中,這裏很可能將保持不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