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

Former Hollywood Road Police Married Quarters
地址:中環鴨巴甸街35號

曾是中央書院遺址
開埠初期城隍廟的位置

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及前警務處處長曾蔭培兩兄弟自小在這裡成長

城隍廟建於1843年,是香港首個用作「公所」的華人社區項目。

1876
政府在此地興建中央書院校舍,作為香港首間高小及中學教育的官立學府,向華人提供西方教育。

中央書院(Central School,今皇仁書院),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間官立為公眾提供中、小學教育的學校,城隍廟及相鄰的房屋被拆卸,遺址旁的城皇街印正這段湮沒的歷史。

1948
校舍於二戰期間受到嚴重破壞,並於1948年清拆

1951年啟用
現存的已婚警察宿舍

2000年
全面空置

2008年
行政長官曾蔭權正式宣佈將此用地永久地從政府「勾地表」中剔除,並會以創意產業及教育作為未來的規劃用途。



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共有兩幢主建築物及一幢供少年警訊作會社之用的獨立式兩層建築。

主建築物呈簡潔的長方型設計,均為7層高,每層直排共14個單位,而此建築類型亦對後來香港大規模的公共住宅設計有所影響。

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屬於「多層建築類型」,其中一個顯著特點,是以公共走道將廚房及一個開放的空間和主要的單元隔離開來。我們相信這個類型對後來香港大規模的公共住宅設計有直接的影響。

荷李活道宿舍, 立面

荷李活道宿舍, 走道、廚房和開放空間

1889年7月正式遷入荷李活道新校舍,並易名「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College),1894年再易名為「皇仁書院」(Queen's College)。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皇仁書院受嚴重破壞,淪陷時期更成為日軍騎兵部隊司令部,學生的書桌淪為飼料箱,1944年更因一場大火摧毀校舍頂部,皇仁書院於1947年在堅尼地道重開臨時校舍,並在1950年搬遷至銅鑼灣高士威道現址。

於1951年建成的警察宿舍,是全亞洲首座興建給員佐級(現稱「初級警務人員」)華裔警員及其家屬居住的宿舍。

該址包括三個主要平台,由士丹頓街往下至荷李活道,中央平台建有兩座宿舍大樓,

高座(A座)近士丹頓街及低座(B座)在中央,宿舍屬長型大廈設計,以功能為主,

主要屬承重牆建築,即建築物內少用支柱或橫樑,每個單位均擁有獨立的露台,每層均設有公用走廊及公用廁所和浴室,供住宅單位共同使用。

1960年代更加建電梯方便上落。

低層平台亦有一座曾用作少年警訊會所的建築物,後稱「少年警訊樓」。

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及前警務處處長曾蔭培兩兄弟自小在這裡成長,出身於警察家庭的行政長官一家8口曾居於此,當時他的信箱是414號。


未來發展
政府曾在2005年3月把荷李活道警察宿舍地皮列入勾地表,地皮佔地64,584平方呎,估價逾30億元的貴重地皮,在《西營盤及上環分區計劃大綱圖》劃為「住宅(甲類)」 用地,並建議在該處發展為住宅區,建兩座住宅大廈及停車場等

發展局按城市規劃委員會於2007年2月通過的規劃大綱,

建議保留沿城皇街及荷李活道的擋土牆、樹木、通往下層平台的花崗石級、毛石牆和部分花崗石基座和柱。

至於高座及低座兩幢宿舍大樓,發展局提出3個方案:

同時保留高座及低座;

同時拆卸兩座大樓及作全面規劃;只拆卸低座,保留高座作活化。

而位於低層平台、佔地4305.6平方呎的少年警訊樓,建議保留及翻新作其他用途。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